門外誰聞唸歌聲 ─ 葉文生
葉文生刊頭

Ballad Chanting Heard beyond the Wall

Yeh, Wen-Sheng

"Liām Kua-á" (Song Chanting) is a form of Taiwanese ballad chanting art. Oftentimes it is a duet performance, with one playing yueqin and the other playing daguangxian while telling a story mixed with narrative and singing. In a village or over a field, it requires nothing but a chair to set up a stage, which was a scene familiar to all in the early days. While the art gradually faded away as times went by, a man came along. With a background in technology, he, by accident, came across the world of quyi (a form of Taiwanese folk art). Through his persistence for 20 years, he started from scratches and eventually becomes the driving force behind "Liām Kua-á". Perhaps it was yet the time for "Liām Kua-á". Hence, the melody heard day-to-day back in the agricultural society in early Taiwan shall flow once again. To Yeh, Wen-Sheng, "Liām Kua-á" has changed alter the course of the rest of his life because of this destined encounter.

Yeh, Wen-Sheng learned from Mrs. Hung, Jui-Chen and from the national treasure Yang, Hsiu-Ching, transforming from a layman who could not read numbered musical notation and play yueqin to the head of "Taiwan Liām Kua Troupe" that passes on the legacy throughout Taiwan. The legend of Yeh's ballad chanting started not only by the favor of fortune, but also the diligence and intensive training which he has dedicated himself to. In the late 20th century, he fell in love with Liām Kua at the first note of yueqin and chanting over the radio at the middle of night. From then on, he has been practicing it for 23 years, from which he learned that there is no end to learning.

「唸歌仔」是臺灣的說唱藝術形式,通常兩人一組搭檔演出,一人彈月琴,一人拉大廣弦,說唱夾雜故事講述,在鄉野之間,一張椅頭坐下來就是表演舞臺,這樣的場景在早年為人所熟知。曾幾何時,正當它慢慢被淡忘之時,卻出現這樣一個人,從科技背景誤打誤撞進入這個曲藝天地,經過二十年的堅持,從無到有,成為了唸歌的推手。冥冥之中,也許是唸歌的氣數不該絕,讓這個臺灣農業社會曾經的日常旋律再次奏響。而唸歌仔,對葉文生來說,這個因緣巧合改變了他的後半生。

 

無心插柳,成為國寶大師弟子

從科技專業到曲藝志業,人生的轉折很難預料。葉文生畢業於國立海洋大學電子工程系,曾在當年紅透一片天的宏碁電腦擔任電路板設計經理,那時收入頗豐,孝順的他,勸父親悠閒養老,不要再辛苦種田。然而,當他回老家看到退休的父親沒有生活重心,百無聊賴,不忍心之餘也想到自己應該要學習才藝,為退休生活未雨籌謀。之後,他辭職在家開設工作室,偶然機會聽到綠色和平廣播電臺播放由楊秀卿、楊再興、洪瑞珍三位主持的節目《古月琴聲》,深深被打動。後來聽聞洪瑞珍的月琴彈唱班在臺北招生,心想機會到了,於是報名跟隨洪瑞珍學習月琴彈唱唸歌,這一年是民國84年,他四十五歲。

「學習唸歌仔其實是誤打誤撞,在這以前不曾接觸音樂」葉文生笑談往事,他跟洪瑞珍老師第一次見面就坦白直言:「我不會唱歌,而且連簡譜都看不懂,也沒看過月琴這種樂器。老師若是覺得我不行,也可以放棄我這個學生。」意外的是洪瑞珍並沒有放棄,只是和藹地跟他說:「沒關係,那我們從頭來,我一步步的教你。」葉文生深受感動,在跟隨洪瑞珍學藝的十三年期間,從未缺課,抱持著一定要學成的信念。洪瑞珍老師過世後,幸運又一次眷顧這個由零起步的老學生,因為文化部的薪傳獎勵,國寶級藝師楊秀卿要收三個徒弟,葉文生乃成立「台灣唸歌團」,以表演團體成員之名正式拜師,自己也由再傳弟子變為門生,得以親炙師嬤祖一身技藝絕活。依師承來說,葉文生受業於洪瑞珍,而洪瑞珍學藝於楊秀卿,因此在成為唸歌仔一代宗師楊秀卿的門徒後,葉文生還是以「師嬤祖」尊稱楊秀卿。

07-2

慈護宮是葉文生在桃園推廣唸歌的起點

07-5

唸歌團的成員來自各地

07-3

桃園唸歌團的教室就在慈護宮的餐廳

慈護宮月琴班,桃園唸歌仔的曲藝復興

歌仔戲是一群人在舞臺上,身著戲服,配合後臺的文武場音樂,共同演出一齣戲;而唸歌則是一人,至多兩人,揹著一把月琴或大廣弦,在鄉野之間走唱。無論是樹蔭、廟埕、野地、民俗典儀中,或是街頭賣藥,唸歌演唱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演出者也包辦所有的角色,要有一人分飾多角的本事,隨劇情轉換不同唸唱腔調。演出的劇目常見的有《山伯英台》、《周成過臺灣》、《陳三五娘》等民間故事,或是《三國演義》之類的歷史故事,也有《蒼蠅蚊子歌》這樣略帶神話色彩的主題,劇情包羅萬象,可以說是機動性、臨場感都很強的「微型歌仔戲」。唸歌仔在臺灣流行超過數百年,直到電臺、電視興起,娛樂節目多元,聽唸歌的人就變少了;另一方面,早期禁止說臺語的政令,也導致臺語系列的表演藝術式微,唸歌仔的沒落從時代脈絡來看,無奈中有喂嘆。

民國94年,臺北市臺灣婦女會理事長邀請葉文生去教學,雖然投注唸歌仔的學習已十年,但他一開始還是託辭以「學藝不精」婉謝,對方以「教學相長」為由一再請託,葉文生最終答應了,於是開始了教學生涯。民國101年,一位在桃園教授臺語的朋友提起:為何全省跑透透去教唸歌仔,身為龍潭人卻不在桃園授課?這一問促成了葉文生在桃園開班的決定,著手張羅練習場地。很幸運的,一位慈護宮志工告知晚上可以使用宮廟裡的餐廳,「台灣唸歌團—慈護宮月琴班」就這樣在琴韻歌聲裡,接續起曾在桃園市井風行一時的唸歌藝術。

推廣唸歌仔,從外行角度出發

唸歌仔在臺灣已經式微,其他國家更是難見。老一輩逐漸凋零,新一輩要學習又尚未成氣候,傳承其實迫在眉睫,因為不乏跟老天爺搶時間的憾事。有一位王玉川老師,大廣弦拉得非常好,葉文生派學生去學,但還沒學成,王老師就已仙逝。要推廣唸歌仔,首先就是盡快搶救這些快要消失的珍寶。

葉文生教唸歌,先教彈,再教唱。他知道唸歌這種彈唱形式,彈奏樂器是很多人的一大門檻,為了推廣,他結合自己的科技背景,與自身門外漢的學習經驗,將月琴演奏的方式歸納出幾種規律。本來,每一首曲子在知道旋律音時,還是需要老師一句句的教學,但是他整理出口訣,學習時只要告訴學生是何種規律,很快就可以上手了。唱也是十分重要,雖然已經有演奏的基礎,但是在演唱時,還是要以臺語的發音實際音高去演唱,有時需要依譜面提高或降低八度演唱,才能夠避免倒韻(音調改變而無法正確識別),讓聽者不至於混淆。演唱同時,也需要根據人物的不同而改變語氣,聽眾才可以在角色切換之時,體會人物情節推動與不同的個性。

街頭藝人與表演舞臺並進,走入民間

唸歌可以充份表達閩南語的音韻之美,每個人的名字用月琴彈起來就像正常說話一樣,早期學習不普及,很多知識可在唸歌當中學習到。如《蒼蠅蚊子歌》可以學習到生物鏈環環相剋、《山伯英台遊花園》可以了解各種植物之美與形容詞,如同《詩經》可以「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現在雖然知識普及了,但是唸歌做為啟蒙或是表演,仍是十分適合。葉文生認為演出與教學並進,才能讓更多人加入,以群力扶持這門藝術。因此,教學的時候會鼓勵學生考街頭藝人,希望藉此有越來越多各地的演出,可以將唸歌重新推廣到臺灣的每個角落。「台灣唸歌團—慈護宮月琴班」的學員也不負師望,陸續在今年通過桃園市、臺中市、苗栗縣街頭藝人選拔,可以正式演出了。

從洪瑞珍老師到國寶大師楊秀卿的閃亮師承,從不識簡譜、不識月琴的門外漢到全臺教學薪傳的「台灣唸歌團」團長,葉文生的唸歌傳奇,有機緣的幸運降臨,有一己傾心竭力的勤學苦練。二十世紀末,夜半電臺傳來的月琴聲唸歌聲,一聽鍾情,迄今二十三年朝夕為伍,學無止盡是他的體悟。直到現在,他依然在蒐集整理唸歌相關的資料,準備發行教學譜集。教學同時,葉文生也不忘精進自己的表演技藝。「回憶起第一次演出,唱《勸世歌》,老師直搖頭說不知道我在唱什麼,現在應該已經進步很多了吧。」每次他在教學,都會以自身為例,年齡與背景都沒有阻止他學習唸歌,也許就是這樣旺盛的動力,開啟葉文生的唸歌人生,也為唸歌藝術開啟一扇又一扇的傳藝之門。

07-4

唸歌的劇本

07-1

於故宮活動演出實況

1543479247930